close
相信不少父母都有這種經驗:帶孩子出門,孩子卻老愛尖叫不已。
 
在公眾場合大聲尖叫,總是會引來旁人側目,讓父母覺得很丟臉,
 
卻又制止不了孩子。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愛尖叫的問題呢?

 

 

孩子愛尖叫的年紀
 
‧7、8個月~1歲:
                這個時期的嬰兒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卻不會控制所發出的聲音大小。
                大人高聲講話他也會學習,因而發出尖叫。

‧1歲半~3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尖叫的高峰期,尤其以2歲左右最多。
               這是因為約1歲半時「自我主張」的觀念會加強,孩子開始愛要求別人,
               不過因為2歲左右能夠運用的詞彙還不夠多,很難正確表達出他的需求,
               孩子會因此而感到焦躁,隨即以尖叫來表示不滿。
 
通常3歲以後,隨著孩子能夠使用的詞彙越來越多,愛尖叫的情形會逐漸好轉。

 

尖叫的原因
 
1. 模仿大人。

2. 身體感到不適。

3. 表達情緒:因為無法與大人以語言溝通,
                        當事情不順他的意、溝通管道又受阻時,就只能以尖叫來表示。

4. 感到興奮:尤其是過動兒更容易尖叫。

5. 故意與大人唱反調:1歲半~3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好」,
                                        這是正常的發展階段。

 

 

 

如何改善孩子的尖叫問題
 
根據日本的研究,家長可分為兩大步驟來執行:

(1)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先這樣做:

‧多數時候,大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要求孩子單方面來「配合大人」。
 
  「我想要這樣做、你想要那樣做」,雙方立場不同,
   
     若又溝通不良,孩子自然會生氣尖叫。
 
    因此大人應對孩子多一些包容與耐心,體諒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1歲半~3歲的孩子處於反抗期階段,厭倦了什麼事都被大人伺候得好好的,
 
   開始想自己做事情。大人應賦予他一些簡單的「任務」,
 
   讓他操作簡單的事情,孩子一旦開始建立成就感,尖叫問題也會隨之獲得解決。
 
   簡單的「任務」包括:
 
          讓孩子自己吃飯、給予孩子容易穿的鞋子或無鈕扣的衣服,練習自己穿。
 


‧想要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提前釋放出預告的訊息。
 
   例如:「你再玩兩次,我們就要回家了喔!」
 
  先讓他知道並做好心理準備,而不是突然就不能玩了,孩子容易反抗大叫。
 
  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盡早建立互動的規則與溝通的橋梁。 
 


‧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別一直催促他。
 
   當孩子被逼急了的時候,也會失控尖叫。
 
  例如大人不要不耐煩地催促孩子:「你趕快吃,沒有時間了!」
 
  而是應該替孩子預留充分又合理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
 

‧大人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愛尖叫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發展階段,
 
   多數人都會經歷這個時期。
 
   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盡早建立良性互動的規則之外,
 
  也應多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與言行,當孩子開始煩躁不安時,就要及早做準備。
 
 
 
 

(2) 當孩子開始尖叫時,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
 

‧「他有他的立場、我有我的立場」,當孩子還不太會表達時,
 
      大人應該先替孩子說出他想做的事,再問孩子「是不是這樣?」
 

‧當大人語氣越強、反應越大時,其實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尖叫一波接著一波,
 
    因此大人應盡量心平氣和,用和緩的語氣輕柔地糾正孩子。
 
   但注意在糾正之前,要先詢問孩子「為什麼尖叫?」
 
   要先知道孩子尖叫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地制止而已。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看看那是誰來了?」或是抱抱他,跟孩子玩遊戲或讀書。

‧如果手邊正好有手機或相機,可錄下孩子尖叫的影像,
 
    事後再播放給他看,告訴他這樣做哪裡不好。


‧如果其他方式無效,也可以嘗試不理孩子的尖叫5~10分鐘,讓雙方都冷靜一下。
 
‧不要立刻否定孩子、強迫孩子配合大人,可以改與孩子談條件。
 
    例如先輕柔地跟孩子說:「你想先做什麼?我們先那樣做,
 
                                                   然後我們再做媽咪想做的事情,好不好?」
 
    雙方各退一步,孩子也比較能夠接受。


‧大人的規則要有一致性,不是「我不忙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做,
 
    我忙的時候你卻不行這樣做」,孩子容易產生混淆。


‧大人的立場要明確堅定。
 
    要認真地糾正孩子,不能因孩子哭鬧即有所動搖,必須擺出嚴肅的表情,
 
    也不能笑,要營造「媽咪真的生氣了」的氣氛。
 


‧父母立場要一致,不能讓孩子找靠山。
 
    不過也不宜罵太兇,容易使孩子失去信賴感。


‧如果是7、8個月~1歲的嬰兒尖叫,可以輕聲細語地跟他講話,
 
    讓他慢慢模仿大人的音量。

 

 

3歲以後的孩子比較不會尖叫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可以運用的語言詞彙增加、行為逐漸受到社會化的約束
 
、家長也學習到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的時候,這種尖叫的情緒反應就會逐漸消失。
 
當孩子近3歲上幼兒園時,原本「在家裡我是王」的地位會受到動搖,
 
在幼兒園裡「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王」,孩子雖然會受挫,
 
卻也會學習收斂、建立自我規範,近而逐漸成長。

等到「驚聲尖叫」的成長期度過,再加上群體生活的制約,
 
3歲孩子的情緒表現會開始比較穩定。
 
不過也有些孩子因為本身的氣質與個性問題,
 
加上家長後天的管教方式或許有待加強,即使超過3歲以上仍愛尖叫不止。

 

 

 

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過動兒
 
過動兒有時因為情緒亢奮,因而尖叫,其他症狀則如注意力缺乏、衝動、
 
無法乖乖坐著不動等。
 
張璽醫師表示,過動兒至少要等到3、4歲以上進入團體生活之後較易判斷,
 
一般最慢7歲以前可以診斷是否為過動兒,2歲以前的孩子則較難確認。
 
建議家長不用太早擔憂孩子是不是過動兒這個問題,畢竟愛尖叫是正常的發展歷程,
 
多數的孩子在成長階段都會經歷到,並從而學習應如何收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情派對 的頭像
    愛情派對

    愛情派對夢想事務所

    愛情派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