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即將到來,爸爸打算如何表達感謝之意?
康乃馨?
蛋糕?
還是吃頓大餐?
或許可以考慮捲起袖子來分擔愛妻家務辛勞,取代煙火般的大肆慶祝。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彙整了全球近百項研究的《婚姻的幸福科學》指出,
孩子出生後,媽媽增加的家務事是爸爸的三倍;
即便雙方都有全職工作,媽媽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少了十一小時,
而爸爸才少了十二分鐘。
家務分工,已成為現代職業媽媽一個頭痛的重要議題。
脫下高跟鞋後不是休息,而是一連串的瑣事,
洗便當、簽聯絡簿……甚至只是撿起地板上的頭髮,
都比白天工作還令人疲乏、沒有成就,情緒容易陷入沮喪。
因此,《婚姻的幸福科學》鼓勵爸爸針對家務事和妻子取得共識,
因為一項訪問了三百位已婚男性的研究顯示,家務分工滿意度高的夫妻,
平均每月行房次數比抱怨家務分工不平的夫妻多一次。
如果妻子因家事分配不公而不快樂,丈夫外遇的機會也高出兩倍。
這意味著:男性搞定了家務事,就搞定了親密關係。
研究者解釋:「男性表示,如果他們做了家事,妻子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比較快樂。
做家事代表他珍惜她,會為她設想,也在乎她。
等到他們行房時,這些都會讓妻子表現得更為熱情、愉悅。」
書中研究調查顯示,因為男女大腦結構和教養長大的方式不同,
對「家事」的定義必須重新取得共識。
女性價值觀認定煮飯、打掃、洗衣、接送小孩等才是真正的家事;
但對男性來說,「光是待在家裡、跟孩子一起踢足球、打電動,
就算是一個有參與家務事的父親了」。
作者特別提醒,妻子不要習慣獨攬大局,做「母親守門員」。
有時丈夫逃避做家事,是因為妻子堅持要掌控一切。
當妻子宣稱需要丈夫幫忙的同時,又指導他該怎麼做,
例如怎麼摺毛巾、怎麼換尿布,或是怎麼晾乾碗盤。
一旦方式「不正確」,妻子就會抱怨,甚至自己重做一遍。
最後的結果就是,丈夫生氣、放棄,或是下一次故意做錯,
這樣妻子就不會要他們再做同樣的事。
原文轉載自: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611&id=1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