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經濟、結構和文化都在不斷變化的今天,
戀愛、婚姻、家庭觀念的變革是一種必然,在情感世界裏,婚姻形式開始了多元化的演繹。
協議型夫妻
“今天不陪你們到外面吃飯了,按規定,今天由我為老婆做飯”,
如果聽到朋友這樣説也許你會勸他:
“呵!有了老婆就忘了朋友,太不拿朋友當回事了,不能請個假嗎?”
可是你很有可能聽到這樣的回答:
“這絕對不可以,我和老婆訂有‘合同’,誰違約就要給誰記上‘傷害感情分’,
當分數累計到一定量時,被傷害一方有權索賠。 ”
遇到這樣的事你不要奇怪,因為他們就是當今正流行著的“協議型夫妻”。
他們在婚前不但就財産進行了公證,還對一系列婚後會産生的問題定下了協議。
比如前不久,美國賓州一對新婚夫婦訂立了一份“婚姻合同”,
長達27頁,從衛生習慣到生活內容,面面俱到。
其中包括:每日洗澡一次,每週洗髮至少三次;輪流做飯和洗食具;
絕對不與任何第三者發生性關係;晚上回家最遲不能超過11點鐘;
雙方均不準對對方家庭成員(尤其是雙親)作侮辱人格的評論;
對對方事業或工作上的失誤或挫折,不能冷嘲熱諷……
一方如對合同3條以上條款有所違反,
另一方即可名正言順地提出離婚,而且違約方須放棄財産權並承擔律師費。
在這個以“感覺”為工作生活品質重要元素的時代,
竟然還要以“教條”作為約束自我的標準,這與愛情所追尋的浪漫是多麼的大相徑庭!
然而,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卻是,仿佛要與這個越來越繽紛的世界相抗衡,
夫妻之間以訂立條文規範自我的現象正呈越來越普遍之勢,
從歐美發達國家,到我國的大中城市,概莫能外。
假日夫妻
一位在廣州工作的許先生這樣描述他的婚姻情況:
“我和妻子都是工作十分繁忙的人,剛結婚的時候我們也像普通夫妻一樣住在一起,
但是很快我們就發現了許多問題,特別是我們的公司分別在城市的兩個角落,
離我們住的地方太遠,為了不影響工作,我們只能每天很早起床趕去上班,
很快我們都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累了。於是我們就決定分開居住,各自在公司附近租房,
平時互相通電話,節假日回我們自己的家。
我們以這種方式已經生活了三年多了,大家都覺得很好。”
平時像戀人朋友,節假日做夫妻”是時下流行的一种家庭生活方式,
當然“假日夫妻”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為渴望自由渴望個性,
他們需要婚姻但害怕束縛,他們希望永遠有戀愛的感覺與激情。
因此他們雖然結婚了,但平時都各自住在自己的小屋中,
他們約會、通電話,做一切戀愛時所做的事,
只有到了假日他們才住在一起,像普通夫婦那樣地過幾天。
有的是因為本人或孩子工作學習地點的需要,只能分在兩處居住,
到了假日一家人才能親親熱熱地住在一起。
有的是再婚夫婦,他們平時分別住在自己的住宅裏,與再婚配偶也常常通通電話,
偶爾邀約聚餐。每到週末、週日或其他假日,雙方便會到其中一方家中“度假”,
同吃同住同遊玩。他們認為,這樣,天天都有戀愛和新婚的感覺。
總之要使“假日夫妻”做得長久美滿,他們常遵守這樣的
“君子協議”:婚後各自生活,互不干涉,大事商量,夫妻之事,留節假日再去做。
已婚留守夫妻
據1999年的一項統計,在全美,處於這種關係的夫妻已從1994年的79萬對上升到了700萬對。
“已婚留守夫妻”的形式很簡單,就是夫妻兩人分住兩處。
他們中有的仍保持密切的關係,他們會一起去逛商店,卻不在一個鍋裏吃飯,
不開同一輛車,他們就如同和睦的朋友一樣地生活著;但有的則幾乎成陌路,
只是彼此間仍有一紙婚書相連。造成“已婚留守夫妻”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因為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缺乏共同點和生活的激情,
但也沒鬧到“不共戴天”的程度,
考慮到孩子的培養及其他一系列問題,所以不願離婚,就採取分開居住的方式;
有的是覺得離婚手續複雜,費用昂貴,辦妥一個離婚手續得花上兩三年,
為了躲避辦理離婚給心理帶來的緊張壓力,他們就寧願只是分開居住了;
當然也有的是夫妻雙方都有職業,一方需長期離開時,
被動地分開居住而造成“已婚留守夫妻”的情況。
據美國一家報社統計,過去在美國有一半的家庭以離婚告終,而現在,離婚率已不到50%了,
但這並不能説明美國人的婚姻狀況有了好轉,只是比起80年代,
如今的人們在處理家庭婚姻問題上,有了更多的解決方式,
“留守夫妻”就是人們所樂意選擇的一種方式。
網路夫妻
“親愛的,今天你過得好嗎?我非常想念你。我們這裡的天氣開始漸漸變冷,
不知道你們那裏的天氣現在如何,你一定要學會照顧好自己……想你的傑尼弗。”
也許你會以為這是一封給女朋友的情書,但事實上這是紐約的傑尼弗通過網路發給他遠在中國的妻子李娜的。
在“到網上找對象”逐漸成為“繁忙族”擇友求偶的一大途徑後,網路夫妻隨之出現。
“繁忙族”終日忙碌,下班後已精疲力盡,提不起勁再到婚介所提供的舞場或公園等社交場所去
“聯誼”異性朋友,於是他們通過網路結識對方,了解對方的內在,
大家可以坦誠地就許多問題交換意見,充分地溝通。
據統計,目前網際網路婚姻介紹的網站大約有2500多個,
美國有上萬名單身貴族利用網路的求偶服務,與夢寐多時的終身伴侶“牽手”。
由於網路的無國界而造成在網上相識直至相愛、結婚的夫妻很可能遠在地球的兩端,
於是婚後他們仍只能利用網路來作為他們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通過網路他們聊天、通電話、寫信,雖然無法常常見面,但彼此並不覺得疏遠。
傑尼弗就是在“亞洲交友中心”看到李娜留在那裏的交友資訊的,
經過兩年大約四百多封伊妹兒的來往,他們相愛了。
傑尼弗趕來中國見了李娜,他們不顧一切困難地結婚了。然而傑尼弗必須回紐約工作,
而李娜暫時又不想離開中國,於是他們就做起了網路夫妻。
原文轉載自: